1、《中华内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内科领域学术期刊。创刊于1953年,前身为1949年10月创刊的《内科学报》。截至2015年4月,《中华内科杂志》第10届编委会共有顾问7人,编委147人,特编3人。
2、《中华外科杂志》: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直接出版的综合性外科高级学术期刊。据2018年10月《中华外科杂志》官网显示,《中华外科杂志》第十三届编委共有顾问11人,编辑委员123人,通讯编辑委员106人。
3、《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是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是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辑期刊,创刊于1995年12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创刊于1973年2月,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之一。目前为月刊。设有综述、对策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流行病学与人群防治、综述、继续教育等栏目。
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实用医学杂志联合主办的医疗卫生科技刊物。
据《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2019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第八届编委共有顾问28人,高级编委34人,编委177人,特邀编委48人。 。
《中华外科杂志》创刊于1951年1月,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读者基础。几十年来,《中华外科杂志》记录并见证了新中国外科事业的发展,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在各级党政和领导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我国老一辈外科学者的精心培养下,在一代又一代外科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下,《中华外科杂志》它始终以报道和传播我国外科领域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努力推动我国外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为己任。我的国家。始终保持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成为我国国外科学界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我国外科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它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国外科学界的领先学术期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以吴阶平、吴英凯、邱法祖等老一辈外科学者为代表的我国外科工作者,忠诚而深刻。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他们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深厚的学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创新的学术思想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在《中华外科杂志》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著作,引领我国外科事业沿着“一带一路”健康发展。正轨并不断进步。作为外科综合性高级学术期刊,学术权威和专业覆盖是其区别于外科领域其他学术期刊的重要特征。多年来,由我国外科界德高望重、颇有造诣的老一辈专家、各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和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组成的《中华外科杂志》历届编委会,一直保持着《中华外科杂志》其较高的学术地位和旺盛的生命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中华外科杂志》始终坚持以国际生物医学期刊通行规则为基础的同行评审制度。我们本着公平、公正、质量第一、学术至上的原则,严格把控学术质量,保证了《中华外科杂志》的学术卓越。其领先地位受到了作者和读者的好评。它适用于各级外科医生和相关研究人员的读者。
征文范围:外科领域各学科(专科)疾病防治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进展、外科新理论和新技术、基础医学与临床外科相结合的研究、学术辩论、学术评论,反映国内外学术动态 会议纪要或新闻、学术讲座、学术评论、临床病例(病理)讨论、学术专着推荐与评论等。 来稿要求 (一)投稿方式及一般要求 来稿必须经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所在单位审核,并须附有该单位的推荐信。推荐信应证明稿件内容和数据的真实性,注明对稿件的审稿意见,并注明不存在重复投稿、不涉及保密、签名不存在争议等情况,并应加盖机构公章。涉及保密问题的,应当附有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公开的证明。如果稿件已在其他语言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请在投稿时注明。需要注意的是,科研论文一般具有专业著作的属性。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原创研究论文,本刊要求稿件推荐信必须来自享有该研究知识产权的单位(即科研项目单位、发表地)案例数据位于)多中心研究的推荐信可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作为研究主办机构出具。评论、评论、论坛稿件不受上述规定约束。特别提醒:自2009年起,本刊正式上线“中华医学会远程稿件管理系统”,此前采用的论文投稿和电子邮件投稿方式已终止。作者首次通过“中华医学会远程稿件管理系统”投稿时,请进入“中华医学会信息管理平台”,注册新账户,登录,选择“申请成为期刊作者” ”,然后按照页面提示提交。投稿成功后,系统将自动生成稿件编号。作者还可以用一个账号申请成为多个杂志的作者,同时管理多篇稿件,无需重复注册。通过新系统成功提交稿件并获得稿件编号后,请作者将论文的机构推荐信和稿件审稿费发送至本刊编辑部(通讯地址: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东四西街42号,北京收藏,邮编100710)。审稿费每篇50元,请通过邮局汇款。请务必在汇款备注栏注明系统生成的稿件编号。如果您对系统操作有任何疑问,可以点击页面的“投稿操作说明下载”了解相关情况。作者如想了解稿件审核情况,可以在新管理系统中立即查询,也可以在本网“稿件查询”版块发布查询。为了便于必要时编辑部与作者及时联系,请在稿件中注明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电话或电子邮箱)。 (2)稿件的风格和篇幅应科学、创新、实用、逻辑性强。要求信息真实可靠,数据准确,必要时进行统计处理;文字精炼,层次清晰,印刷工整规范;论据清楚,证据充分,结论明确。特别要注意研究过程和方法陈述的严谨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和书面表达的流畅性。稿件、评论、讲座字数(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短论文、技术交流、诊疗经验等稿件一般不超过1500字;病例报告不超过1000字;评论、评论和会议纪要的手稿不应超过 ,视具体情况而定。 (3)标题应当简洁、醒目,准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标题一般应在20个汉字以内,最好不要有副标题。尽量不要使用缩写。英文标题不应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标题应具有相同的含义。 (四)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应按顺序排列在文章标题下方。具体顺序应在提交前确定。安排过程中不得进行任何更改。确需变更的,须出示单位证明。主页左下方脚注注明作者单位名称(请写部门)和邮政编码,并注明通讯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只有满足以下条件的人才可以被命名为作者:(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者参与数据分析和解释的人; (二)起草或者修改论文关键理论或者其他主要内容的人; (三)能向编辑提供反馈意见者,以教育部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审阅、修改,并在学术界进行答辩,最终同意发表文章的人。仅参与研究项目获取经费或收集数据的人员不能列为作者,仅担任科研课题组总经理的也不应列为作者。至少一名作者必须对文章中的每个主要结论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其同意,并在投稿时向编辑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集体署名的稿件,应在标题下列出署名单位,在文末列出主办单位名称。必须明确文章主要负责人,并在论文首页脚注中注明通讯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地址。一般只列出一位通讯作者,由作者本人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请在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单位及姓名。 (5)摘要稿件必须附有中英文摘要,并采用结构化摘要格式。摘要采用第三人称,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或主要数据)和主要结论,标题分别为“目的”、“方法”和“结果”。 )”和“结论”副标题。摘要不列出表格、引用文献,也不添加评论或解释。由于该期刊被MEDLINE等多个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以方便国外读者理解重要内容为便于研究和加强对外交流,中文摘要可适当简短(一般在400字以内),英文摘要可相对具体(一般在600字以内),适当增加英文信息量。英文摘要应包括文章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氏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名之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城市名称和邮政编码、国家名称。应列出所有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不同时,仅列出通讯作者工作单位,并附上通讯作者姓名右上角加“*”,通讯作者单位名称缩写左上角加“*”。 (6)关键词论文稿件需索引2至5个中英文关键词。应尽可能选自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文译文可参考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纳入词汇表的新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选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制的《中医药主题词表》。关键字中的缩写应按照《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恢复为全名。用分号 (;) 分隔每个关键字。每个英文关键字的第一个字母都是大写的。 (七)术语 医学术语应当使用国家科学技术术语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术语。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络腧穴位置、耳穴名称及位置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共同翻译的名词术语,应在文本中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原文。中、西药名称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为准。英文药品名称采用国际通用药品名称。中药名称和正文中一般不允许使用商品名。如果确实需要商品名称,则应首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以外国人命名的体征、病名、检查、证候等,可使用名称的中文译名,但名称后不加“室”(单字名称除外,如S .福斯纳里);也可以用外文,但名字后面不加“士”。加“s”。在文本中使用尽可能少的缩写。众所周知的缩写可以不用注释,如:DNA、RNA、HBsAg、PCR、CT、MRI等。不常用、尚未被公众认可以及原词太长的缩写出现很多。文中的次数。如果是中文,写出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的全称,并在括号内写出缩写;如果是外文,可以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括号内写出外文全名及其缩写。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应使用缩写,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班牙语缩写不得分离和转移。 (八)图表 1、图片:建议图片为jpg格式。照片要求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并且应按照它们在文本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每张图片都应该有一个标题和相应的描述。解释性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的注释中,图、表中使用的所有非公开缩写均应在注释中注明。组织学(病理)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大体标本的照片应在图纸内有比例标记。如果图片是肖像,您应该获得该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可以识别该人的部分。线条图应线条清晰、连贯,高宽比应为5:7。 2、表格:建议使用三横表格(顶行、标题行、底行)。如果有总计和统计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线上方添加分割线。 ;表中数据对同一指标要求有效位数相同,有效位数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图片、表格或其内容引用自其他期刊或著作的,应注明出处。 (九)计量单位 本刊遵循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数量、单位、符号及其书写规则的规定。具体实施请参见中华医学会杂志编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请注意,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不能混合使用。当组合单位符号中有多个表示除法的斜杠时,应以负幂的形式表示。斜杠和负幂不能在组合单位符号中混合使用。例如,ng/kg/min应以ng·kg-1·min表示。 -1 的形式不应使用ng/kg-1·min-1 的形式。说明书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的数值,括号内写出旧制度单位的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重复出现,可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法定计量单位与旧计量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出法定计量单位的值。数量符号始终为斜体,例如吸光度(以前称为光密度)的符号“A”。血压仍以毫米汞柱表示。(10)数字化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阿拉伯数字用于表示公历世纪、年、年、月、日、时间、计数和测量。对于百分比的范围和偏差,前面数字中的百分号不能省略。例如,5%到95%不能写成5到95%,(50.2±0.6)%不能写成50.2±0.6%。将数值乘以尺寸单位,写成:4cm×3cm×5cm,不能写成4×3×5cm3。 (十一)统计方法 1、统计符号:根据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符号必须为斜体。 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设计类型,如自配对设计、群体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 )、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临床试验的哪个阶段、采用什么盲法措施等);主要方法应围绕四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控制、平衡)概述,特别是如何控制重要的非临床试验。实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3、数据的表达和描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数据用x±s表示,偏态分布的定量数据用M(QR)表示;使用统计表格时,必须合理排列纵横标题,清楚表达数据的含义;使用统计图表时,所用统计图表的类型应与数据的性质相匹配,数轴上刻度值的缩放应符合数学原理;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应小于20,并注意区分百分比。与百分比。 4.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数据,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数据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并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宜盲目应用;对于定性数据,应根据所使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率以及分析目的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应用χ2检验。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点图选择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应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对于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数据,不应简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的数据,在单变量分析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多个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5、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应说明所用统计方法的具体名称(如:分组设计数据的t检验、双因素析因设计数据的方差分析、多重均值的两两比较)。 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等);使用不等式表达P值时,一般选择P>0.05、P<0.05和P<0.01这三种表达方法,不需要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1。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值、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着性检验结果的同时,还给出了95%的置信区间。 (12) 参考文献描述格式基本遵循GB/T 7714-2005《文 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的方式准备说明书,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标注,并将序号放在方括号内排列在正文的末尾。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作者必须将引用的文献(包括词语的原意)与原文进行核对。请按照日本规定书写日文汉字,不要与汉字、简体字混淆。如果同一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则应对所有作者进行描述;如果作者超过3位,则只能描述前3位作者,后面加上“等”字样。根据文献的体裁(英文文献用“et al”表示)。作者姓名应始终采用姓氏在前、名字在后的形式。国外作者姓名应采用缩写形式,缩写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的姓名应该用“,”分隔,而不是用“and”、“and”等连词。外文期刊名称应缩写,以《Index Medicus》格式为准;中文期刊名称应为全称。每个参考文献都必须有起始页和结束页。每年连续编码的期刊不需要包含期号。举例如下: [1] 卢其平,邱发祖,吴在德,等。肝缺血不同时间肝硬化与非肝硬化肝组织基因差异表达及其意义中华外科杂志, 2007, 45: 50-53. [2] Halpern SD, Ubel PA, Caplan AL. HIV感染者的实体器官移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2,25:347:284-287。 [3] Murray PR、Rosenthal KS、Kobayashi GS 等。医学微生物学。第四版。圣路易斯:莫斯比,2002。[4]朱俊仁。晕倒震惊//东成朗,陶守琪,陈浩珠。实用心脏病学。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61-585。 (十三)基金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资助的论文题目为国家、部省级以上基金或研究项目的,底部注明“基金项目”的文章主页。基金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个基金应按顺序列出,并以分号 (;) 分隔。例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十一五”规划(2003AA205005)”为脚注中的第一项,并附有相关基金的复印件项目证书附后。 (14)医学伦理如果论文涉及的研究使用人体受试者,作者应说明所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实验的委员会(机构、地区或国家)制定的伦理标准。是否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提供相应文件。稿件处理及相关事宜 (一)审稿与拒稿 稿件经本刊编辑部批准后,将送至至少3位同行专家审稿。在审稿过程中保护作者的隐私。不打算出版的手稿将附上简短的拒绝意见。如果作者对稿件的处理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复议申请,并应当详细说明复议申请的内容。审稿过程中,作者如需撤稿或投稿至其他期刊,请先联系该期刊并说明原因。 (二)稿件拒稿 对于已审稿并初步拟发表的稿件,本刊编辑部将向作者发出修改意见。作者根据编辑部提出的拒稿意见对稿件进行整理后,应尽快将修改后的稿件通过稿件管理。系统发送至本刊编辑部。自编辑部发出修改意见之日起超过1个月未收到修改稿件的,视为作者自动撤回。(三)编辑权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本刊可以修改或删除来稿的文字内容。任何涉及原意的修改都会提请作者考虑。 (四)版权转让 稿件被录用后,在正式发表前,所有文章作者必须亲自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同意自文章发表之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让其著作权及相关权。 《中华外科杂志》的论文产权无限期转让给中华医学会,这意味着中华医学会拥有但不限于以下本文部分或全文使用权:编译权、发行权、复制权、翻译权、网络出版权和信息传播权;国内许可国外文献检索系统及网络和数据库系统检索收录;通过各种媒体、媒介及其他语言发表、使用本文章的许可或权利;使用本文的方式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或未来的法律法规。本文公开发表后,未经中华医学会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表或允许第三方使用。 (5)关于一稿两投的处理,本刊对一稿两投甚至多次投稿的行为表示谴责和抵制。一旦发现稿件同时投稿到两个出版物,该稿件将立即被拒绝;一旦发现稿件在两种出版物上发表,将进行以下处理:(1)发表撤回该论文且为重复出版物的声明,并在系列期刊上公告中华医学会会员; (2))通知作者所在单位及本领域其他学术期刊; (3)本刊2年内拒绝发表以文章第一作者为作者的稿件。已在非公开期刊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报道过的论文不视为重复提交;对于已以其他语言发表的稿件,作者在投稿时须注明首次发表的期刊和发表时间。 (六)相关费用 作者投稿时须缴纳审稿费(每篇50元)。稿件确认发表后,作者需按照通知金额缴纳版面费。文章中如印刷彩图,需额外收取彩图印刷费用。版面费和彩图印刷费可由作者所在单位从项目经费、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缴纳上述费用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免除相关费用。稿件发表后,作者将获得酌情报酬(包括其他形式的出版报酬),并赠送当期杂志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