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要求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教材。这套教材是在我区原《高中物理学习讲义》的基础上,根据新高中物理大纲修改的。 《高中物理学习讲义》已在我区连续尝试11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我区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特色。本套修订版教材保持了原《高中物理学习讲义》的基本特点,并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精神,对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和课后习题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调整和修改注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有利于高中生的学习。
根据新《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精神,使用本教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新《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政策各学校、班级的情况。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要求,热情地让每一个学生在高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责任。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基本前提。
2。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因素。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科学选择教学方法。高一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着眼于研究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要逐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于高中生来说,物理课程在知识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学习要求较初中的学习要求有明显提高,因此学习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经历一个适应过程,老师必须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重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或场景为背景,搭建学生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我们必须仔细选择课堂例子和练习。我们不要求完整,不要求难度,不要求更多,而是要求精细化和灵活性。同时,要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4。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是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2。本学期教学安排
本学期共20周,实际教学时间为17周。按每周3学时计算(不含可安排选修课1学时),共51学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每章建议教学时间为:
第一章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6课
第2章直线运动9课
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6课
第4章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6课
复习和练习
第五章物体平衡4课
第6章圆周运动6课
第7章重力6课
第八章做功动能定理5课
学生实验7课
期末复习与练习
3。一些注意事项:
1。建议教学进度控制到第4章结束后再进行期中练习。
2。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关系。首先是高考要求与高考要求之间的关系。高中生的文科倾向尚未形成,不要过早向高考要求靠拢;二是初中考试要求与高考要求的关系。高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关系,要特别注意九、十二个月的初级阶段的相应教学要求。这套教材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大家在教学中能够认真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第二章第三章知识形成过程与练习的关系。重要的是不要用练习代替学生的理解过程。
3。对于学生实验,教材将游标卡尺和螺旋千分尺的功能放在实验的起始位置。要求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和进度,注重一般实验知识和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习惯。
4。主要教学和科研活动
本年级教研活动的重点是新课程大纲的学习和实施。特别是近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和刚刚进入高中任教的教师更要加强研究。所有教材和教学方法一般每月分析和介绍一次。针对高中新教师,准备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包括集体备课、经验介绍、研究课等,具体活动安排请见每月《进修活动日程安排表》。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积极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趋势。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2。制定详细计划,明确目标和责任
利用集体备课、准备课前预习大纲、课内测试、周测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备课,分解教学流程,从细节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分工,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在此过程中,明确备课要求,落实备课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方法、教学过程、课堂测试、作业布置、教后反馈等。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时,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备课和经验交流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备课、集体备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搞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各项工作,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动中,我们根据备课团队的实际情况,采取开设研究课程和听课的形式,从严、精、活、实用、高水平五个方面优化教学流程。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每一步都有成果。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利用互联网,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各方面的教学动态,真正提高45分钟课堂的效率。
4。配合学校做好科试工作,完善成绩分析
作为一种阶段性教学测试方法,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教学效果。因此,在分析结果时,要从细节入手,观察清楚细节。
①。备课小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度适中。同时,我们会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点评,做好绩效统计。找出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改进课堂教学。
②。狠抓贫困生流动和优生。通过测试识别差生,注重原因分析和方法指导。
1.指导思想
新学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了解物理课程的本质,了解物理课程的基本概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研究物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可以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研究新物理大纲,明确物理必修课和物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并结合现行教材进行调整。研究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相关理论和经验,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对每个学生负责的基点出发,根据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方案。教学计划和目标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高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2。本学期教材分析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必修模块1的综合或应用,也是香港高考所需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比较高,教学过程不宜太难。教学难点和重点应根据新课程理念进行转变。
3。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期末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薄弱,能很好掌握必修课1内容的学生并不多。学生的基础知识点落实得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因此,必修课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2、加强基本教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不太感兴趣。他们普遍认为物理很难学,有些学生开始感到排斥。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认识,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对于物理概念,学生应该理解其含义,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定律,讲解时应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来介绍,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满足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具体教学实践
1。以“基础”为基础,以“纲要”为纲
“本”指的是课本,“大纲”指的是《考试说明》。在基础物理教学中,要分清主次,紧跟高考动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
2。因材施教,做到“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耐心辅导,并亲自批改作业,让他们都能学到东西。对于有学习空间的学生,我们应该鼓励和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使他们达到更高的水平。总之,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各项能力,做到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3。集思广益,追求卓越
充分发挥备课小组的作用,强化目标的针对性,盯紧全班同学。具体方法是:
(1)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2)每章必须有单元测试。批改后,学生根据答案一一分析,尤其是“找错”题。
(3)对于学生来说,每次复习后收集答题卡,重新分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
4。加强训练,提升能力
要求学生严谨、规范、完美地回答问题。为此,我们在讲解习题时,必须精炼语言,板书规范,表达完整,言传身教,对学生批改作业、批改试卷也有严格要求。 ,严格的评分标准,注重答题要点和文字描述的规范性,以及专业术语和文字的准确性。
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时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学会用示意图搭建思维平台;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谨慎;告诫学生考试时要适度坚持思考。也就是说,既不能“白漂”,也不能“挂在路上”,要解决“第一速度、第二精度、第三标准”的问题。每次考试结束后,将评分标准和答案张贴在班上,让学生熟悉,从而提高学生高考答题质量。
5。注重回顾,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尤其是每章之后的物理复习。复习的内容需要多看几遍,让学生牢牢记住、准确理解、运用自如。
6。新课程教学时间及教学进度:
1。 (单元试卷1套)了解学生,连接初高中2课时
2。第一章力(共9课)
第1节介绍1课时
第2节,力,重力。 1节课
第3部分,弹性1课
第4节,摩擦1课
第 5 部分,力的合成第 1 课
第6节,力的分解1课
第7节,补充力分析1课时
章节全面讲解1课时
试卷复习1课时
3。第四章,物体的平衡(共7课)
第一节,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1课
第二部分,平衡
应用条件1课
第三节,补充正交分解法的思想1课时
第 4 节,平衡多个对象的其他示例
(孤立法、整体法)2课
章节全面讲解1课时
试卷复习1课时
4。第二章直线运动(共14课)
第一节,机械运动,质点,时间,力矩,位移,距离1课时
第2节,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1课
第3节,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时间图1课
第 4 节,加速 1 课
第五节,速度-时间图和匀速直线运动公式1课
第六节,等变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1学时
第七节,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及应用1课时
第八节,匀速直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次结论的推导2课时
第9节,自由落体运动1课
第10节,补充垂直向上投掷练习1课
章节全面讲解2课
试卷复习1课时
期中考试
5。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共11课)
第一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1课时
第二节,牛顿第二运动定律1课时
第三节,牛顿第三运动定律1课时
第4节,牛顿定律的应用2课
第5节,超重和失重1课
第六节机械单元系统、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1学时
章节全面讲解(连体问题)2课
试卷复习2课
6。第五章曲线运动(共11课)
第1节,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课
第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1课
第三节,平抛动作及规律应用2课
第四节: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课时
第五节,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计算2课
章节全面讲解2课
试卷复习2课
7。期末考试复习时间为6小时。
高中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物理教学7个工作计划合集
高中物理教学十项工作计划编制
五份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合集
五个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总结